台 19 線上的教育接力賽,從 TFT 老師到 KIST 學校校長 —— 專訪光榮國小宋婉榕校長

文|誠致教育基金會 林姿妤
出處|KIST 教育補給站故事集
發布時間|2023-11-27

「校長好!」上課鈴聲響起,光榮國小四年級麻雀班的孩子們魚貫走入校長室內。今天是第一學期「品格鍛鍊1」課程期末回顧日,擔任班導的王寶莉老師邀請宋婉榕校長,向孩子們分享人生故事裡閃耀的品格時刻。

光榮國小麻雀班的孩子們正在校長室上一堂特別的品格鍛鍊課。(攝影/林姿妤)

孩子們提出許多好奇──「校長為什麼會成為校長?」這場教育接力賽要從這條途徑雲林與嘉義的台 19 線公路說起,雲林東榮國小作為一切開始的起點。婉榕校長正式踏入小學成為老師的契機是因為「為台灣而教(Teach For Taiwan, TFT)組織」兩年教師計畫。

 

「品格」的再思辨,KIST 學校透過全校的力量讓孩子的品格成長變得可見

最初的二年,讓婉榕校長確定「教育」是她想做的事情。結束 TFT 兩年教師計畫的婉榕校長,加入當時甫轉型為 KIST 學校的拯民國小,耕耘了六年的時光。「努力學習、友善待人」、「51 % 品格力與 49 % 學習力」這些屬於 KIST 聯盟共同的教育信念,讓婉榕校長對於品格的想像,得以從自我的生命經驗拓展。「在拯民教低年級的時候,我發現教育越早開始越好,越容易形塑孩子品格力、學習力、文化力的發展。」正是這個看見,讓持有中等教師資格的婉榕校長,更堅定地在小學教育的耕耘。

婉榕校長說:「孩子的品格力是最不容易看見改變的,全校力量進行推動,結果是很有感的。」全校有著共同目標,當老師與孩子共同使用這些語言,浸潤在重視品格的學校文化中促使孩子建立新的習慣,品格力的改變就變得可見。

 

每一次的身分轉變都是一趟未知之旅,無論在什麼位置都能「用生命影響生命」

從原本的教育初心者,到擔任拯民國小的老師、總務主任,在這場教育接力賽的第九年,婉榕校長迎來的新身分是學校的大家長──光榮國小校長。「我帶著很多過往老師的祝福來到光榮國小。」婉榕校長說著對於過往夥伴的滿滿感謝。同時誠致創辦人方新舟也曾對年長領導人喊話:「要給年輕人機會。」KIST 聯盟秉持著提供教育有熱忱的年輕人發展天賦的舞台,讓婉榕校長抱著信心接下這份具備挑戰的任務,並時刻提醒自己關注影響圈而非關注圈2

光榮國小位在嘉義縣義竹鄉,為嘉義縣內第一所轉型為公辦民營實驗學校的小學。不同於過去老師專注於經營班級,校長除了需了解學校各班級的狀況,需要從更宏觀的角度,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。

婉榕校長把以往對於品格教育的堅持,也一併帶到光榮。身為校長的他與全校老師一起循序漸進地共創屬於光榮的品格課程,第一學期介紹七大品格,第二學期則融入親子運動會。此外,品格不只在學校場域落地,同時也邀請家長一同參與,光榮國小的校徽設計正是展現親師生共榮的願景圖像。

光榮國小的校徽將學生願景圖向融入其中:站得穩穩地(堅穩自信)、不同形狀的種子(開展天賦)、頭上七個光芒(七大品格)、手打開(正向互動)。

然而比起盡快推動學校藍圖與願景,婉榕校長特別提到:「凝聚每位老師的信任關係是首要。」「等待」往往是成長的關鍵,等待所帶來的信任力量,才有機會遇見開花結果的一天。就如同社會情緒學習(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, SEL)重要概念「我們沒有經歷過的東西,我們無法給予」,唯有老師被好好支持,才有可能好好支持孩子。

校長影響老師,老師影響孩子形成一個共善的循環,就如同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著名詩作〈用生命影響生命〉的詩作。八年的時光會把一個人淘洗、淬鍊成更為成熟、美好的模樣。

「謝謝當時勇敢踏上未知旅程的自己。」第九年正要開始,教育接力賽還在進行,台 19 線上的故事未完待續。

  1. 光榮國小的校訂課程分別為:發展社會情緒學習(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, SEL)以達成 KIST 七大品格的「品格超能力」、以專題式探究學習(Project based learning, PBL)為基礎的「走讀與探索」、強調國際素養與閱讀理解的「學科深化」。 ↩︎
  2. 《與成功有約:七個好習慣》幾乎是誠致夥伴人手一本的必讀書目,其中影響圈與關注圈的討論,在於「關注圈」中有許多我們不可控的事情,但「影響圈」則是我們可控且能夠發揮影響力的部分。 ↩︎